【2020年世界投资者周】什么是“股市黑嘴”“非法荐股”“场外配资”及如何警惕

作者: 来源: 发表日期:2020-09-28 10:23:52 点击数:0

一、什么是“股市黑嘴”、“非法荐股”、“场外配资”?

(一)“股市黑嘴”

“股市黑嘴”是指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误导性信息, 影响股票价格或交易量,甚至操纵市场等牟取非法利益的机 构和个人。整治对象包括“股市黑嘴”及为其提供相关便利 的媒体和互联网平台、庄家等。行为模式主要包括: 



1、编造、传播证券虚假信息。主要指通过编造、传播虚 假信息或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 



2、蛊惑交易。主要指传播虚假或者不确定的重大信息, 诱导投资者作出投资决策,影响证券交易价格或交易量,并 进行相关交易或者谋取相关利益。 



3、抢帽子交易。主要指对证券及其发行人、上市公司公 开作出评价、预测或者投资建议,误导投资者作出投资决策, 影响证券交易价格或交易量,并进行与其评价、预测、投资 建议方向相反的证券交易。 



4、利用信息优势操纵。控制发行人、上市公司信息的生 成或者控制信息披露的内容、时点、节奏,误导投资者作出 投资决策,影响证券交易价格或交易量,并进行相关交易或 者谋取相关利益。



(二)“非法荐股”

“非法荐股”是指无资格机构和个人向投资者或客户提 供证券投资分析、预测或建议等直接或间接有偿咨询服务的 活动。整治对象包括荐股机构和个人及为其提供相关便利的 媒体和互联网平台等。行为模式主要包括: 



1、网络直播荐股。主要指创建或利用互联网平台开设股 票直播室,以“主播”“播主”“圈主”等名义荐股。 



2、微博、微信荐股。主要指通过微博、微信等网络社交 工具,以“股神”“大 V”“老师”等名义荐股。 



3、软件荐股。主要指通过销售荐股软件,提供股票投资 分析意见、买卖时机建议,预测股票价格走势等。 



4、培训荐股。主要指通过推销“投资者教育”“炒股” 课程,举办炒股讲座、报告会、分析会等方式荐股。 



(三)“场外配资”

“场外配资”是指以高于投资者支付的保证金数倍的比 例向其出借资金,组织投资者在特定证券账户上使用借用资 金及保证金进行股票交易,并收取利息、费用或收益分成的 活动。整治对象包括配资中介机构、软件开发公司、证券公 司、证券账户出借人和借用人、资金提供方等。行为模式主 要包括: 



1、系统分仓模式。主要指配资中介机构利用账户分仓系 统将证券账户拆分为若干虚拟交易子账户,并提供给投资者进行股票配资交易。 



2、出借账户模式。主要指配资中介机构将自有或控制的 证券账户提供给投资者进行股票配资交易。 



3、虚盘配资模式。主要指配资中介机构利用虚拟股票交 易系统组织投资者进行股票配资交易,投资者的交易指令和 资金并未实际进入证券交易系统。 



4、点买配资模式。主要指点买人(即资金需求方)提供 股票交易策略,投资人(即资金提供方)提供配资资金和证 券账户,双方经配资中介机构撮合后进行股票配资交易,并 按约定分享投资收益。



二、如何警惕“股市黑嘴”、“非法荐股”、“场外配资”?



8月27日,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国家网信办联合启动2020年“金融知识普及月 金融知识进万家 争做理性投资者 争做金融好网民”活动。多位监管部门人士在媒体吹风会上表示,将共同推动金融知识普及活动有效覆盖到各类金融消费者,尤其要关注重点人群,不断提升金融消费者的金融素养,增强金融消费者的风险防范意识、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



(一)加强金融消费者教育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表示,希望借助此次活动进一步提升广大金融消费者金融素养和风险责任意识,更好地发挥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在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中的作用。



证监会投资者保护局一级巡视员黄明表示,在本次活动中,证监会将以“诚实守信 做受尊敬的上市公司”和“理性投资,远离非法证券期货陷阱”为主题,在全国范围内继续深入开展专项投教活动。



黄明表示,一方面将通过上市公司现身说法、专家解读、媒体评论等方式,多渠道宣传介绍新证券法关于信息披露的要求、投保制度安排、提高信披违规成本等;另一方面突出宣传“场外配资”“股市黑嘴”“非法荐股”等活动的违法性、危害性,深入普及“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只与持牌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合作”“主动参与非法证券期货活动不受保护”等理念,进一步帮助投资者正确认识资本市场,强化理性投资和风险防范意识,不断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促进资本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提及证监会为何将“理性投资,远离非法证券期货陷阱”作为此次活动的主题之一,黄明表示,在股市行情活跃的情况下,“场外配资”“股市黑嘴”及“非法荐股”等非法活动又有所抬头。伴随着这些非法活动,又衍生出了另一些非法展业活动,投资者很容易受到引诱。这些非法活动经过持续整治已得到遏制,总体风险可控,但形势仍较为严峻。



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局长郭武平表示,针对这次活动,银保监会将对各银行保险机构活动开展质效实行闭环管理,在一年一度的消费者保护考核工作中作为重要考核方面。同时,要求各银保监局做好辖内活动指导工作,帮助金融消费者有效识别和防范金融消费风险。



(二)识破金融诈骗



刘国强表示,随着金融创新的快速发展,金融产品和服务变得越来越复杂,普通金融消费者对金融风险的识别能力较低,易受到伤害。消费者的金融知识和技能等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特别要重视重点人群的金融素养状况和数字技术发展带来的影响。



对于当前有一些不法机构打着数字货币的幌子进行金融诈骗,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局长余文建表示,数字货币等诈骗只要按照“一看两问三查四不要”,都可以一一识破。“一看”是要看理财收益率和存款利息是否合理;“二问”是指遇到疑惑时,要问持牌的正规金融机构和金融监管部门;“三查”是要查金融机构是否有业务资质的执照、牌照,查金融产品是否合规,查金融广告是否合法合规;“四不要”是指不要轻信不明的通讯信息、不要透露个人有关信息、不要打开不明的网络链接、不要轻易汇款转账。



内容来源:中国证券报、神光财经。


分享到:
0